下载排行More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显示方式:
2023, 43(2): 1-6.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01
摘要: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文主要运用定量方法落实了孔雀亭平湖组不同地区断裂垂向、侧向及砂体的输导效率,在此基础上依据断层倾向、砂体倾向、构造特征等将断砂组合划为六种复合输导系统,其中顺向断砂、反向断砂为主要的复合输导系统。该文通过对断砂组合类型、油气运移方式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总结得到孔雀亭地区四种类型的输导聚集模式,分别为垂侧强输-下盘聚集、垂侧强输-上盘聚集、垂侧中输-上盘聚集、主侧弱输-上盘聚集。该研究对孔雀亭目标评价及优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输导体系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文主要运用定量方法落实了孔雀亭平湖组不同地区断裂垂向、侧向及砂体的输导效率,在此基础上依据断层倾向、砂体倾向、构造特征等将断砂组合划为六种复合输导系统,其中顺向断砂、反向断砂为主要的复合输导系统。该文通过对断砂组合类型、油气运移方式及分布情况的研究,总结得到孔雀亭地区四种类型的输导聚集模式,分别为垂侧强输-下盘聚集、垂侧强输-上盘聚集、垂侧中输-上盘聚集、主侧弱输-上盘聚集。该研究对孔雀亭目标评价及优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3, 43(2): 7-11.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07
摘要:
以东海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对断裂封闭性的研究成果,通过统计断面倾角、计算断面正压力,并结合断裂带泥质含量,计算断裂封闭性指数,对孔雀亭地区发育的多条断裂的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封闭性最好的为牡一断裂,较差的为孔一断裂。高带至低带由于埋深影响,断面正应力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断裂封闭性指数逐渐增大。不同断层和同一断层不同部位封闭性之间存在差异,主要受断层倾角、断距、断层走向及断裂带泥质含量影响。现今的油气显示可作为判断断层封闭性的有效依据,结合断层封闭性指数特征,最终确定了该区油气断层封闭指数下限为8.0。该文对孔雀亭地区断层封闭性与含油气特征之间关系的探索,可为该地区后续圈闭评价及井位部署提供参考。
以东海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参考前人对断裂封闭性的研究成果,通过统计断面倾角、计算断面正压力,并结合断裂带泥质含量,计算断裂封闭性指数,对孔雀亭地区发育的多条断裂的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封闭性最好的为牡一断裂,较差的为孔一断裂。高带至低带由于埋深影响,断面正应力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断裂封闭性指数逐渐增大。不同断层和同一断层不同部位封闭性之间存在差异,主要受断层倾角、断距、断层走向及断裂带泥质含量影响。现今的油气显示可作为判断断层封闭性的有效依据,结合断层封闭性指数特征,最终确定了该区油气断层封闭指数下限为8.0。该文对孔雀亭地区断层封闭性与含油气特征之间关系的探索,可为该地区后续圈闭评价及井位部署提供参考。
2023, 43(2): 12-17.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12
摘要:
为解决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油气来源复杂的问题,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依据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对孔雀亭不同构造位置的原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油气来源。孔雀亭地区不同构造带的原油特征差异明显,第一类原油是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的原油,主要来源于本地脂镜贫氢相煤系烃源岩,高带、中低带和南翼原油属于此类;第二类原油是以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双重贡献的原油,北翼原油属于此类,主要来源于周边深层脂镜富氢相的暗色泥岩。该文据原油来源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西湖凹陷深部勘探潜力。
为解决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油气来源复杂的问题,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依据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对孔雀亭不同构造位置的原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油气来源。孔雀亭地区不同构造带的原油特征差异明显,第一类原油是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的原油,主要来源于本地脂镜贫氢相煤系烃源岩,高带、中低带和南翼原油属于此类;第二类原油是以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双重贡献的原油,北翼原油属于此类,主要来源于周边深层脂镜富氢相的暗色泥岩。该文据原油来源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西湖凹陷深部勘探潜力。
2023, 43(2): 18-23, 78.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18
摘要:
近年来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地震资料作为叠前同时反演的数据基础,其品质直接影响井点道集AVO特征和反演体信噪比、分辨率,所以提升叠前道集品质进而提高储层、流体预测精度是叠前同时反演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原始道集质控查找问题,开展井控下Radon去噪优化改善井点周围道集AVO反射特征。实例应用表明,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较好,砂体预测的可靠度得到明显提高,该技术可以在储层预测研究中进行推广。
近年来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地震资料作为叠前同时反演的数据基础,其品质直接影响井点道集AVO特征和反演体信噪比、分辨率,所以提升叠前道集品质进而提高储层、流体预测精度是叠前同时反演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原始道集质控查找问题,开展井控下Radon去噪优化改善井点周围道集AVO反射特征。实例应用表明,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较好,砂体预测的可靠度得到明显提高,该技术可以在储层预测研究中进行推广。
2023, 43(2): 24-28.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24
摘要:
凝析水是一种矿化度值很低的特殊气藏地下水,伴随着气藏的开发而产生,目前海上气藏在生产初期一般都伴生凝析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凝析水一般会在储层中或者井筒内析出,当达到一定产量规模会影响气藏产能及开发效果,因此明确凝析水的产出特征,对分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制定合理的开发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凝析水含量测定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发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凝析水产出特征和地化指标,开展东海在产气藏凝析水判别方法及产出规律研究,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凝析水产量预测方法,可应用于在产气藏气井凝析水产量预测,同时对类似气藏凝析水产量预测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凝析水是一种矿化度值很低的特殊气藏地下水,伴随着气藏的开发而产生,目前海上气藏在生产初期一般都伴生凝析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凝析水一般会在储层中或者井筒内析出,当达到一定产量规模会影响气藏产能及开发效果,因此明确凝析水的产出特征,对分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制定合理的开发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凝析水含量测定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发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凝析水产出特征和地化指标,开展东海在产气藏凝析水判别方法及产出规律研究,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凝析水产量预测方法,可应用于在产气藏气井凝析水产量预测,同时对类似气藏凝析水产量预测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2023, 43(2): 29-34.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29
摘要:
原油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是油气储量评价和油藏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参数。挥发性原油由于中间组分含量较大,室内单次脱气和多次脱气实验测定的挥发性原油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值和矿场条件下相比均存在偏大的情况。该文通过对比脱气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将脱气实验中损失的井流物中间组分转化为液相的校正方法,并推导了转化公式,通过该方法校正获得的参数消除了中间组分挥发的影响,校正后的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更能准确反映油藏流体在矿场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特征。结果表明,典型黑油实验测得数据可直接用于油藏工程和储量计算,但挥发性原油实验数据必须校正。原油的挥发性越高,校正后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较实验数据越小,两者计算的地质储量误差达6%~10%。
原油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是油气储量评价和油藏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参数。挥发性原油由于中间组分含量较大,室内单次脱气和多次脱气实验测定的挥发性原油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值和矿场条件下相比均存在偏大的情况。该文通过对比脱气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将脱气实验中损失的井流物中间组分转化为液相的校正方法,并推导了转化公式,通过该方法校正获得的参数消除了中间组分挥发的影响,校正后的体积系数、溶解气油比,更能准确反映油藏流体在矿场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特征。结果表明,典型黑油实验测得数据可直接用于油藏工程和储量计算,但挥发性原油实验数据必须校正。原油的挥发性越高,校正后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较实验数据越小,两者计算的地质储量误差达6%~10%。
2023, 43(2): 35-38.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35
摘要:
海上某油田污水管线铁离子含量超标,水体发黑,污水流程管线发现大量黑色垢样。通过对垢样成分分析发现,垢样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为稳定注水水质,减轻管线结垢,开展了铁离子沉积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生产污水用铁离子稳定剂评价方法,并使用抗环血酸钠减轻空气中的氧气对铁离子稳定剂评价效果的影响。优选几种铁离子稳定剂,其中TW-5起效浓度30 mg/L,加量50 mg/L时,样品溶液保持澄清透明。现场应用表明,TW-5具有改善注水水质,抑制水体发黑,防止硫化亚铁沉淀产生的效果。
海上某油田污水管线铁离子含量超标,水体发黑,污水流程管线发现大量黑色垢样。通过对垢样成分分析发现,垢样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为稳定注水水质,减轻管线结垢,开展了铁离子沉积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生产污水用铁离子稳定剂评价方法,并使用抗环血酸钠减轻空气中的氧气对铁离子稳定剂评价效果的影响。优选几种铁离子稳定剂,其中TW-5起效浓度30 mg/L,加量50 mg/L时,样品溶液保持澄清透明。现场应用表明,TW-5具有改善注水水质,抑制水体发黑,防止硫化亚铁沉淀产生的效果。
2023, 43(2): 39-43.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39
摘要:
在油气田矿场上,许多生产井实行多层合采。为了准确判断各小层产出量,目前常用的劈分方法有静态法、实验法以及动态法等。各方法或考虑因素单一或过程繁琐,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考虑到静态参数最易获得,且测试成本小,该文利用东海气田PLT测试资料,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对影响气井产量劈分的四个主要静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评级,认为地层系数比和储容系数比影响显著,并回归出基于地层系数比和储容系数比的产量劈分经验公式。该方法应用于东海地区新气田,计算出的产出剖面与PLT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不超过5%,大幅提高了传统静态劈分法的精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在油气田矿场上,许多生产井实行多层合采。为了准确判断各小层产出量,目前常用的劈分方法有静态法、实验法以及动态法等。各方法或考虑因素单一或过程繁琐,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考虑到静态参数最易获得,且测试成本小,该文利用东海气田PLT测试资料,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对影响气井产量劈分的四个主要静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评级,认为地层系数比和储容系数比影响显著,并回归出基于地层系数比和储容系数比的产量劈分经验公式。该方法应用于东海地区新气田,计算出的产出剖面与PLT测试结果之间的误差不超过5%,大幅提高了传统静态劈分法的精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3, 43(2): 44-47, 83.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44
摘要:
为改善聚驱开发中油层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有效开采厚油层内部未被动用的剩余油。以X油田聚合物驱A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油层物性,结合油层动用状况,建立特高含水层识别标准。对厚油层采取“避射+补射”的射孔方式,即投产初期避射特高含水层段,含水回升初期补开避射层段,继续聚驱开发。研究表明,无隔层的厚油层:I类避射井采收率最低,II类避射井采收率最高,非避射井采收率介于二者之间;含有隔层的厚油层:III、IV类避射井采收率均高于非避射井。对于同一类油层,无论厚油层有无隔层,优先射开底部油层,均有助于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可应用到其他聚驱区块,取得较好开发效果,为聚驱开发提供宝贵经验。
为改善聚驱开发中油层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有效开采厚油层内部未被动用的剩余油。以X油田聚合物驱A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油层物性,结合油层动用状况,建立特高含水层识别标准。对厚油层采取“避射+补射”的射孔方式,即投产初期避射特高含水层段,含水回升初期补开避射层段,继续聚驱开发。研究表明,无隔层的厚油层:I类避射井采收率最低,II类避射井采收率最高,非避射井采收率介于二者之间;含有隔层的厚油层:III、IV类避射井采收率均高于非避射井。对于同一类油层,无论厚油层有无隔层,优先射开底部油层,均有助于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可应用到其他聚驱区块,取得较好开发效果,为聚驱开发提供宝贵经验。
2023, 43(2): 48-51.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48
摘要:
低孔渗储层储集空间小,且含油气饱和度低,致使油气测录井响应特征差异小,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困难。X凹陷油气藏埋藏深,均发育于3 800 m以下,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孔喉结构复杂及油气水分布不规律的特征。气测录井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各组分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能有效反映油气藏的气油比。基于录井气测组分含量(TG、C1)和MDT泵抽气油比,建立气油比与气测组分的响应方程,并与各常规测井响应方程组成超定线性方程组,采用最优化算法计算储层的气油比,结合油气藏类型识别标准,实现定量判断储层流体性质的目的。在实际井的应用中,利用测录井资料计算的气油比与MDT泵抽分析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小于7.80%,说明最优化计算的气油比合理、可靠,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低孔渗储层储集空间小,且含油气饱和度低,致使油气测录井响应特征差异小,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困难。X凹陷油气藏埋藏深,均发育于3 800 m以下,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孔喉结构复杂及油气水分布不规律的特征。气测录井是直接测定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各组分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能有效反映油气藏的气油比。基于录井气测组分含量(TG、C1)和MDT泵抽气油比,建立气油比与气测组分的响应方程,并与各常规测井响应方程组成超定线性方程组,采用最优化算法计算储层的气油比,结合油气藏类型识别标准,实现定量判断储层流体性质的目的。在实际井的应用中,利用测录井资料计算的气油比与MDT泵抽分析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小于7.80%,说明最优化计算的气油比合理、可靠,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2023, 43(2): 52-56.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52
摘要:
潜山勘探作为丽水-椒江凹陷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潜山勘探的不断深入,钻遇的潜山岩性越来越复杂,加上钻井速度越来越快,给随钻岩性快速准确识别带来了困难,导致作业安全和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该研究基于X射线元素录井(XRF)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及数据降维的分析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多手段潜山岩性定量化识别方法:首先通过ω(Fe+Mg)-ω(Na+K)交会图版快速准确进行现场潜山岩性初步划分;然后通过TAS图版对岩浆岩进一步细化分类;最后基于线性判别(LDA)降维分析对研究区四种主要岩性进行三维立体识别。通过建立潜山岩性多手段识别方法,从而达到潜山基底岩性随钻快速定量化识别评价的目的。
潜山勘探作为丽水-椒江凹陷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潜山勘探的不断深入,钻遇的潜山岩性越来越复杂,加上钻井速度越来越快,给随钻岩性快速准确识别带来了困难,导致作业安全和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该研究基于X射线元素录井(XRF)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及数据降维的分析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多手段潜山岩性定量化识别方法:首先通过ω(Fe+Mg)-ω(Na+K)交会图版快速准确进行现场潜山岩性初步划分;然后通过TAS图版对岩浆岩进一步细化分类;最后基于线性判别(LDA)降维分析对研究区四种主要岩性进行三维立体识别。通过建立潜山岩性多手段识别方法,从而达到潜山基底岩性随钻快速定量化识别评价的目的。
2023, 43(2): 57-63.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57
摘要:
为了精细表征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平北区平湖组储层地质特征,首次将高分辨率油基泥浆电成像技术引入岩性岩相识别、沉积环境研究、物源方向分析及构造条件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平北区平湖组储层主要发育细砂岩及粉砂岩,共发育四类砂岩岩相及四类泥岩岩相类型。综合岩性岩相及区域地质特征,确定平湖组主要为潮坪及三角洲前缘沉积;基于交错层理明确了平湖组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先期主要为南东向,后期转向南西向。平湖组主要发育张开缝及闭合缝两种裂缝类型,并利用高分辨率成像确定了诱导缝及井壁崩落的方位,实现了对裂缝及现今应力场方向的精细刻画。研究结果为今后平湖构造平北区平湖组甜点优选和井位方案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依据。
为了精细表征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平北区平湖组储层地质特征,首次将高分辨率油基泥浆电成像技术引入岩性岩相识别、沉积环境研究、物源方向分析及构造条件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平北区平湖组储层主要发育细砂岩及粉砂岩,共发育四类砂岩岩相及四类泥岩岩相类型。综合岩性岩相及区域地质特征,确定平湖组主要为潮坪及三角洲前缘沉积;基于交错层理明确了平湖组沉积时期物源方向,先期主要为南东向,后期转向南西向。平湖组主要发育张开缝及闭合缝两种裂缝类型,并利用高分辨率成像确定了诱导缝及井壁崩落的方位,实现了对裂缝及现今应力场方向的精细刻画。研究结果为今后平湖构造平北区平湖组甜点优选和井位方案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依据。
2023, 43(2): 64-67.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64
摘要:
百色探区那读组地层破碎,易水化膨胀垮塌,井壁失稳导致钻井周期长。为有效降低复杂时间,提高钻井速度,在坤页AHF井钻井中,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个性化钻头+高效螺杆+随钻地质导向+强化参数钻井、轨迹控制技术、破碎性地层取心等系列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坤页AHF井施工,实钻机械钻速最快达15.05 m/h,比邻井坤8-6HF井机械钻速提高5.02倍。该井提速系列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百色地区页岩油后续井优快钻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百色探区那读组地层破碎,易水化膨胀垮塌,井壁失稳导致钻井周期长。为有效降低复杂时间,提高钻井速度,在坤页AHF井钻井中,采用油基钻井液体系、个性化钻头+高效螺杆+随钻地质导向+强化参数钻井、轨迹控制技术、破碎性地层取心等系列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坤页AHF井施工,实钻机械钻速最快达15.05 m/h,比邻井坤8-6HF井机械钻速提高5.02倍。该井提速系列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百色地区页岩油后续井优快钻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2023, 43(2): 68-73.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68
摘要:
针对东海地区使用水基钻井液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眼清洁难度高、井下复杂情况多发、储层保护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MO-DRILL油基钻井液。室内对适合于东海地区特点的油基钻井液体系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油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抑制性能和储层保护性能,在东海应用效果较好。同时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井眼清洁、易井漏等部分问题,提出了优化油基钻井液流变参数、增强封堵、防止漏失和优化工程参数等相关措施,使其进一步满足东海油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需要。
针对东海地区使用水基钻井液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井眼清洁难度高、井下复杂情况多发、储层保护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MO-DRILL油基钻井液。室内对适合于东海地区特点的油基钻井液体系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油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抑制性能和储层保护性能,在东海应用效果较好。同时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井眼清洁、易井漏等部分问题,提出了优化油基钻井液流变参数、增强封堵、防止漏失和优化工程参数等相关措施,使其进一步满足东海油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需要。
2023, 43(2): 74-78.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74
摘要:
部分海上油气田已经进入了开发后期,剩余井槽数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建新的生产平台钻新井不满足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对老井进行弃置进而利用老井井槽钻新井。在处理老井套管过程中出现套管贴边严重、井筒无返出,不满足套铣、磨铣条件时,利用割刀、打捞矛等进行处理,针对打捞工具插入困难、套管遇阻卡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顺利回收套管,达到侧钻要求,对后续此类作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建议在海上老井弃置时使用割刀及打捞矛处理特殊情况并回收套管。
部分海上油气田已经进入了开发后期,剩余井槽数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建新的生产平台钻新井不满足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对老井进行弃置进而利用老井井槽钻新井。在处理老井套管过程中出现套管贴边严重、井筒无返出,不满足套铣、磨铣条件时,利用割刀、打捞矛等进行处理,针对打捞工具插入困难、套管遇阻卡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顺利回收套管,达到侧钻要求,对后续此类作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建议在海上老井弃置时使用割刀及打捞矛处理特殊情况并回收套管。
2023, 43(2): 79-83.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79
摘要:
套管内斜向器开窗侧钻技术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最多的侧钻技术,也是最成熟的一种技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的问题,斜向器的顶部变形、窗口不规则、斜向器转向等均容易造成起下钻过窗口遇阻情况。该文通过借鉴其他海域、陆地油田经验,结合现场判断,成功处理了东海某井因斜向器顶部变形而造成下钻过开窗点遇阻的复杂情况,给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套管内斜向器开窗侧钻技术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最多的侧钻技术,也是最成熟的一种技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的问题,斜向器的顶部变形、窗口不规则、斜向器转向等均容易造成起下钻过窗口遇阻情况。该文通过借鉴其他海域、陆地油田经验,结合现场判断,成功处理了东海某井因斜向器顶部变形而造成下钻过开窗点遇阻的复杂情况,给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2023, 43(2): 84-88.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84
摘要:
复杂疑难井的有效处置是保证地下储气库密封完整性的关键。南堡12-198井为南堡1-29储气库建库范围内的一口疑难处置井,该老井有多个侧钻井眼,其中一个侧钻井眼钻穿盖层,与储层连通,存在井漏、溢流风险,若不能有效实施封堵,将影响储气库密封性和运行安全。该井眼内落井钻具长度约1 163 m,常规方法难以完成作业。采用打新钻救援井的方式,利用陀螺和国产无源磁导向技术,精准确定救援井与老井眼落鱼之间的方位和距离,实现在鱼底与老井眼裸眼段重入,顺利冲探至井底,完成封堵目标。该井找眼重入成功,给国内储气库复杂疑难井处置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复杂疑难井的有效处置是保证地下储气库密封完整性的关键。南堡12-198井为南堡1-29储气库建库范围内的一口疑难处置井,该老井有多个侧钻井眼,其中一个侧钻井眼钻穿盖层,与储层连通,存在井漏、溢流风险,若不能有效实施封堵,将影响储气库密封性和运行安全。该井眼内落井钻具长度约1 163 m,常规方法难以完成作业。采用打新钻救援井的方式,利用陀螺和国产无源磁导向技术,精准确定救援井与老井眼落鱼之间的方位和距离,实现在鱼底与老井眼裸眼段重入,顺利冲探至井底,完成封堵目标。该井找眼重入成功,给国内储气库复杂疑难井处置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2023, 43(2): 89-93.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89
摘要: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严格,海上油田平台场址位置选择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开发效益,钻井平台就位滑移造成的钻完井投资增加以及大型设施安全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优选因素。因此,除了考虑钻完井总进尺最小,还需要考虑地层土质情况和后期钻井平台就位次数。在最小进尺和费用最低优选平台位置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平台位置分布界限,利用圆周法确定平台的备选位置,建立滑移因素优选计算模型和基于滑移因素的优选方法。在KL10-4等油田的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滑移因素的平台场址位置优选方法能够减少钻完井投资约2 000万元,为海上丛式井开发平台场址位置优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严格,海上油田平台场址位置选择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开发效益,钻井平台就位滑移造成的钻完井投资增加以及大型设施安全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优选因素。因此,除了考虑钻完井总进尺最小,还需要考虑地层土质情况和后期钻井平台就位次数。在最小进尺和费用最低优选平台位置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平台位置分布界限,利用圆周法确定平台的备选位置,建立滑移因素优选计算模型和基于滑移因素的优选方法。在KL10-4等油田的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滑移因素的平台场址位置优选方法能够减少钻完井投资约2 000万元,为海上丛式井开发平台场址位置优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2023, 43(2): 94-98.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94
摘要:
随着某深水气田的开发,各口生产气井井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抬升现象,井控风险较大,破坏了气井井筒完整性,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寿命,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生产管线断裂,直接影响气田安全生产。因此,通过对气井井口抬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气井井口装置抬升的多管柱耦合系统井口抬升计算模型,对井口抬升高度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固井段管柱温度变化是引起采油树抬升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建议,为改善或解决气田井口抬升问题提供了借鉴。
随着某深水气田的开发,各口生产气井井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抬升现象,井控风险较大,破坏了气井井筒完整性,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寿命,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生产管线断裂,直接影响气田安全生产。因此,通过对气井井口抬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气井井口装置抬升的多管柱耦合系统井口抬升计算模型,对井口抬升高度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固井段管柱温度变化是引起采油树抬升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建议,为改善或解决气田井口抬升问题提供了借鉴。
2023, 43(2): 99-102.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23.02.099
摘要:
常规海上钻井作业,表层钻进往往使用无环境损伤添加剂的海水膨润土浆作为钻井液,钻井液和返出岩屑直接进行排海处理,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海水膨润土浆与所钻岩屑也要进行全回收。然而,常规的海上钻井表层井口装置多为非封闭型,而且井口装置制作效率低、作业风险高、稳定性差,基于此,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隔水管快装井口装置。该装置利用卡瓦以及BT密封圈(BT密封为一种辅助密封方式)实现对隔水导管的连接与密封,安装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通过对比常规井口装置与新型井口装置安装工序的时间,新型快装井口安装简单,并且降低了热工作业时间,单井口安装时间由23 h降至2.25 h,作业时效提升近10倍。在垦利16-1油田应用后,大幅提高了作业时效,节省了钻井成本。
常规海上钻井作业,表层钻进往往使用无环境损伤添加剂的海水膨润土浆作为钻井液,钻井液和返出岩屑直接进行排海处理,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海水膨润土浆与所钻岩屑也要进行全回收。然而,常规的海上钻井表层井口装置多为非封闭型,而且井口装置制作效率低、作业风险高、稳定性差,基于此,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隔水管快装井口装置。该装置利用卡瓦以及BT密封圈(BT密封为一种辅助密封方式)实现对隔水导管的连接与密封,安装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通过对比常规井口装置与新型井口装置安装工序的时间,新型快装井口安装简单,并且降低了热工作业时间,单井口安装时间由23 h降至2.25 h,作业时效提升近10倍。在垦利16-1油田应用后,大幅提高了作业时效,节省了钻井成本。
摘要:
在某型悬臂梁平台上,其悬臂梁锁紧装置无法将悬臂梁精确锁定于任意位置,无法满足现场生产需要,该研究基于改变这一现状。此文通过对该型悬臂梁锁紧装置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该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着部分隐患。通过针对性研究,作者提出了该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和推荐改进建议,并就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锁紧装置,实现了悬臂梁可以精确锁定于任意位置,并解决了该装置不能双向锁定而造成悬臂梁异常移动的重大隐患。
在某型悬臂梁平台上,其悬臂梁锁紧装置无法将悬臂梁精确锁定于任意位置,无法满足现场生产需要,该研究基于改变这一现状。此文通过对该型悬臂梁锁紧装置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该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着部分隐患。通过针对性研究,作者提出了该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和推荐改进建议,并就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锁紧装置,实现了悬臂梁可以精确锁定于任意位置,并解决了该装置不能双向锁定而造成悬臂梁异常移动的重大隐患。
摘要:
为了降低作业难度,提高待侧钻井侧钻后生产效果、延长油气井生产寿命以及保证井眼后期再次利用,分别对浅层侧钻和深层侧钻井不同的侧钻方式进行对比,优选侧钻方式,降低作业难度。结合待侧钻井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侧钻后不同井身结构的优缺点,优选井身结构。浅层侧钻井回收表层套管侧钻可充分保证后期井眼再次利用。针对水平段钻遇大段泥岩的井、出砂以及水淹情况严重的井,设计为套管水平井射孔完井,砾石充填防砂的方案。对于水平段钻遇大段泥岩的井可避免防砂管柱遇卡的情况;对于出砂及水淹情况严重的井可避开水淹井段射孔,改善生产效果;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可降低出砂风险,延长生产寿命。
为了降低作业难度,提高待侧钻井侧钻后生产效果、延长油气井生产寿命以及保证井眼后期再次利用,分别对浅层侧钻和深层侧钻井不同的侧钻方式进行对比,优选侧钻方式,降低作业难度。结合待侧钻井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侧钻后不同井身结构的优缺点,优选井身结构。浅层侧钻井回收表层套管侧钻可充分保证后期井眼再次利用。针对水平段钻遇大段泥岩的井、出砂以及水淹情况严重的井,设计为套管水平井射孔完井,砾石充填防砂的方案。对于水平段钻遇大段泥岩的井可避免防砂管柱遇卡的情况;对于出砂及水淹情况严重的井可避开水淹井段射孔,改善生产效果;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可降低出砂风险,延长生产寿命。
摘要: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碳酸盐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 加大对碳酸盐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世界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 434.5×108t油当量, 其中探明可采石油750.1×108t油当量, 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108t油当量。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 其中油田208个, 气田105个。中国碳酸盐岩探明石油15.2×108t油当量, 探明率为6.5%, 探明天然气1.36×108m3, 探明率为28.65%。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开发成熟技术有多分支井技术、定向射孔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等。通过对世界碳酸盐岩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研究, 实现碳酸盐岩资源优化利用, 改善勘探开发效果, 必将为全球碳酸盐岩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能源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碳酸盐勘探开发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主要大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 加大对碳酸盐油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世界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可采总量为1 434.5×108t油当量, 其中探明可采石油750.1×108t油当量, 探明可采天然气684.4×108t油当量。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313个, 其中油田208个, 气田105个。中国碳酸盐岩探明石油15.2×108t油当量, 探明率为6.5%, 探明天然气1.36×108m3, 探明率为28.65%。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有地质法、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勘探法、钻井法。开发成熟技术有多分支井技术、定向射孔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等。通过对世界碳酸盐岩资源勘探开发现状研究, 实现碳酸盐岩资源优化利用, 改善勘探开发效果, 必将为全球碳酸盐岩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摘要:
研究表明,低渗透气藏储层中的气水界面可能较高,并且随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呈现出高低起伏的现象。对于海上低渗透气藏,由于毛细管压力资料比较有限,因此采用常规的方法无法精确地刻画出气藏各个部位的气水分布关系。通过采用流动层标志参数方法,给出了利用储层物性预测低渗透气藏等饱和度面空间展布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低渗气藏等饱和度面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对我国某海域一气田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低渗透气藏储层中的气水界面可能较高,并且随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呈现出高低起伏的现象。对于海上低渗透气藏,由于毛细管压力资料比较有限,因此采用常规的方法无法精确地刻画出气藏各个部位的气水分布关系。通过采用流动层标志参数方法,给出了利用储层物性预测低渗透气藏等饱和度面空间展布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低渗气藏等饱和度面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对我国某海域一气田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摘要:
动态跟踪研究是油气田开发一项常规但重要的研究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1]。尤其对于海上油气田开发而言,由于投资大,成本高,取资料困难,海上气藏动态跟踪研究工作不确定性较陆上大得多,研究思路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将海上气藏动态跟踪研究工作的研究方法进行流程化,一方面可以让刚参加工作的气藏动态分析技术人员可以迅速上手,高效快速准备进行动态分析,同时也针对海上气藏动态研究方面提出使用有效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动态跟踪研究是油气田开发一项常规但重要的研究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1]。尤其对于海上油气田开发而言,由于投资大,成本高,取资料困难,海上气藏动态跟踪研究工作不确定性较陆上大得多,研究思路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将海上气藏动态跟踪研究工作的研究方法进行流程化,一方面可以让刚参加工作的气藏动态分析技术人员可以迅速上手,高效快速准备进行动态分析,同时也针对海上气藏动态研究方面提出使用有效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