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石油蕴藏的模式
-
摘要: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石油储量资料呈现出一种具有坡折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它反映出勘探程度的变化、远景的好坏和大油田的分布。有几个异常储量区是以20万桶/平方公里的临界石油储量密度选定值圈定的。这里的五个主要高产中心(储量衬度>3)呈弧形带(高产带)状排列。这条弧形带与现在的海岸线位置相一致。这条高产带是洋壳和大陆壳之间的过渡带,亦是一条以构造活动性递增为特点的薄弱地带。在尼日尔三角洲体系穿过该带期间,它主要是一建设性的三角洲体系和至少由五个现在圈定为高产中心的复合三角洲组成。在高产带以外破坏作用为主的地方可导致复合三角洲的消失。在这些地区内,主要储量集中带的分布范围是受迭复在生长断层活动区上的支叉河道迁移和伸展控制的。高产带和岸外带与形成三角洲中心地热最小值的高地热带相合。这种相合性再加上沉积物自北向南时代逐渐变新,表明每单位深度的成熟度在岸外带和中心三角洲鼻部比高产带要低。这表明,岸外带和中心三角洲鼻部与高产带相比,前者碳氢化合物层位较深且量少,而后者相反。这些因素和勘探的深度较浅可能是造成目前高产带南部缺乏高产中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