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Ke Ru. 南海的幕式裂谷作用和沉降[J]. 海洋石油, 1987, 7(4): 71-78.
引用本文: Ke Ru. 南海的幕式裂谷作用和沉降[J]. 海洋石油, 1987, 7(4): 71-78.

南海的幕式裂谷作用和沉降

  • 摘要: 自早白垩世以来南海至少经历了三个裂谷作用阶段和两个间隔的海底扩张阶段。其演化过程可用幕式构造作用模式解释。亦即由时空有限的热事件引起的一种热冷却和沉降过程。该区域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裂谷作用和伴生的热活动幕起始于晚白垩世、晚始新世和早中新世晚期。与第一个裂谷作用幕相对应的裂谷系为北东-南西走向,而与第二和第三个裂谷作用幕相对应的裂谷系均为东-西走向。这两种走向与盆地内主要构造线的走向相一致。据热流和测深资料估计的年龄表明,西南次盆地的大洋地壳(55百万年)比西北次盆地(35-36百万年)和东次盆地(32百万年)要老得多。盆地沉降史分析结果支持幕式裂谷作用模式。根据该区钻井资料求得的沉降曲线尤其是沉降速率曲线表明,与典型的大西洋型被动边缘不同,南海的热沉降是由在地质年代上与裂谷作用幕一致的快速沉降事件引起的。就油气潜力而言,裂谷作用和漂移幕有助于发育叠覆构造和沉积数套独立的、间隔大范围不整合的海侵性生油母岩和储集岩。受到幕式裂谷作用和热沉降影响的沉积物有机质的热成熟度,比没有受到再加热作用且年龄相同的完全被动边缘的预计热成熟度要大得多。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