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所研究的砂岩产出于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的深海钻探计划299孔(日本海)、297孔(四国盆地北部)、445和446孔(大东海岭和海盆地区)、453孔(马里亚纳海沟)、286孔(新赫布里底盆地)、285孔(南斐济盆地),主要为安山岩岛弧的火山碎屑砂岩;其成岩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原始成分、埋藏速率、盆地热流史和相对于裂谷作用过程的砂岩沉积的时间及伴随的高热流。砂岩中含有大量火山碎屑成分,表示它比含大量其它岩屑和矿物的砂岩受较大的成岩作用影响。在裂谷作用早期阶段沉积的、埋藏速率低和地壳热流高的砂岩(445和446孔),其井中成岩作用变化很大。这些成岩作用变化包括早期孔隙空间的减少和粘土矿物,随后为方解石的环边胶结,其后是斜发沸石、片沸石、方沸石和晚期方解石的填孔胶结作用。在钻孔的最深部位可以看到火山岩碎屑被燧石、方解石和沸石所交代。裂谷作用以后,在低热流条件下沉积的砂岩作用变化很不明显,特别是在砂岩埋藏很快的情况下。与早期裂谷作用一起出现的热流、由热对流驱动的流体循环,以及缓慢的埋藏速率,控制着这些砂岩的成岩作用变化。因此,确定弧后盆地中的裂谷作用与砂岩沉积的时间及其埋藏速率是控制砂岩成岩作用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