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洋钴探计划(ODP)112航次的岩芯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结果确定了穿过秘鲁边缘至中陆坡的早始新世一第四纪正断层的陆相沉积层序以及一个15千米宽、在下陆坡之下的晚中新世一第四纪增生杂岩.在渐新世期间,始新世陆架和下陆坡的海底遭受侵蚀,并在中中新世洋侧部分沉降至下陆坡深度。这种沉降和缺失的古新世陆坡表明正常板块会聚时的构造侵蚀。纳兹卡洋脊的俯冲局部地加速了构造侵蚀,遗留下一个陡崖,而附近没有相应的压性构造。紧靠侵蚀陡崖的晚中新世沉积物增生了。尽管板块会聚史相似,晚中新世弧前盆地的快速沉降和邻近一盆地的稳定说明了弧前盆地沉降的局部构造机制。在陆架和上陆坡,底水氧很好保存在第四纪沉积物的交互层和硅藻土内。全球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这些相变周期的根本原因。在晚中新世,于现在中心以西约100千米海岸形成现代陆坡的构造边缘上升。沉积物富含有机碳,经强烈的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有机质分解在硫酸盐还原带和甲烷作用带内是很明显的。碳酸盐胶结物的井下同位素特征清楚地表明了孔隙流体的垂向演化顺序。根据甲烷气体水合物、埋深、低氯化物孔隙流体的关系,提出了在活动边缘孔隙流体内促使氯化物消耗的一个附加过程,即释放粘土夹层水而无矿物相变。陆架沉积物亦含有存在于整个探区从北到南长达500多千米的地下卤水。尽管氧同位素成分表明了蒸发岩被海水溶解,但对卤水剩余物的来源仍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