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Susumu Nohda. 软流圈的贯入和弧后拉张:来自日本东北部的同位素证据[J]. 海洋石油, 1989, 9(6): 44-47.
引用本文: Susumu Nohda. 软流圈的贯入和弧后拉张:来自日本东北部的同位素证据[J]. 海洋石油, 1989, 9(6): 44-47.

软流圈的贯入和弧后拉张:来自日本东北部的同位素证据

  • 摘要: 从日本弧东北部的弧后一侧的第三纪火山岩中测定了 Nd 和 Sr 的同位素组份。在整个时期内 Sr 同位素由富集状态特征87Sr/86Sr=0.705437)到富集贫化状态87Sr/86Sr=0.70270)的线性趋势。Nd 同位素以互相消长的形式,从低值(∈Nd=-0.80)开始然后随年代的减少而渐增。Nd 和 Sr 从富集到贫化的同位素变化与日本海在15百万年前的张开是同时期的。这种相同现象表明:日本海张开是由软流圈贯入引起的。在张开期前,地幔楔是由双层结构组成的:即陆下岩石圈和下伏的软流圈。这一阶段的火山岩的特征是富集同位素的状态,此火山岩系来自具有较大比例陆下岩石圈的物源。弧后一侧的陆下岩石圈因同位素贫化的软流圈贯入而变薄,它加速了在弧后一侧地幔楔内 MORB(大洋中脊玄武岩)物源的长大,并形成了张开后期 Nd 和 Sr 同位素呈贫化状态的岩浆的生成。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