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Luyedyck(1970)指出了倾没岩石圈板块的倾角与相应的会聚速率的关系。对任何-个大洋岛弧来说,板块的最大倾角在特定的剖面上表现为:与此剖面至两个板块相向运动的极的距离成反比。他研究了几个大洋岛弧后指出,相应板块段的倾角和相对会聚速率之间普遍存在着反比关系。根据这个作者,这种倾角-速率关系可能是较重的倾没板块向平衡(直立)位置下沉的表现。将此种现象与地震震源机制研究提供的应力资料联系,我们可以获得引人关注的结果。Isacks和Molnar(1971)研究了世界上各种活动边缘的下倾应力分布(图4)。他俩指出,在以存在中等程度的无震间隔或缺少深震为特征的地带,在中等深度处以与该带倾向平行的张应力为主。在约300公里以下存在这种地带的任何地方,以平行于该带倾向的压应力占优势。这些结果表明,在某些地方,俯冲岩石圈由于重量沉没到其下的软流圈中,但是,在30公里以下,俯冲岩石圈向下运动受到很大阻力(Hatherton,1974)(秘鲁、智利)。尽管在另-些地方(汤加、本州)存在着平行于其倾向的压应力,但在整个贝尼奥夫面上还是不出现深度在300-500公里的无震带。这可能与"推动"大洋板块的概念更相符(图4和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