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奥, 陈红汉, 王存武, 等.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的致密化机理与程岩流体演化-以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北部花港组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 45(5):972-981, 1029.
|
[2] |
张松航, 唐书恒, 汤达祯,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渗流孔隙分形特征[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9, 38(5):713-718.
|
[3] |
振泉, 侯建, 曹绪龙, 等. 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微观模拟研究[J]. 石油学报, 2005, 26(6):69-73.
|
[4] |
姚艳斌, 刘大锰, 汤达祯, 等. 沁水盆地煤储层微裂隙发育的煤岩学控制机理[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 39(1):6-13.
|
[5] |
王瑞飞, 沈平平, 宋子齐, 等.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 石油学报, 2009, 30(4):560-563, 569.
|
[6] |
张宸恺, 沈金松, 樊震. 应用分形理论研究鄂尔多斯MHM油田低孔渗储层孔隙结构[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1):110-115.
|
[7] |
庞彦明, 章风奇, 邱红枫, 等. 酸性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物性参数特征[J]. 石油学报, 2007, 28(6):72-77.
|
[8] |
陶士振, 邹才能.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及分布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32(4):103-110.
|
[9] |
郭少儒, 张晓丹, 蔡华, 等. 东海低渗气田高效开发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 中国海上油气, 2003, 25(2):46-48.
|
[10] |
张建培, 于逸凡, 张田, 等. 东海西湖凹陷深盆气勘探前景探讨[J]. 中国海上油气, 2003, 25(2):24-29, 35.
|
[11] |
李云波, 姜波, 赵志刚, 等. 西湖凹陷构造发育及其对平湖组煤系的控制——与黄县盆地对比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4, 43(3):432-441.
|
[12] |
张建培, 葛和平, 漆滨汶. 西湖凹陷砂岩自生高岭石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 海洋石油, 2009, 29(1):1-8.
|
[13] |
杨晓萍, 赵文智, 邹才能, 等.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J]. 石油学报, 2007, 28(4):57-61.
|
[14] |
黄思静, 黄培培, 王庆东, 等. 胶结作用在深埋藏砂岩孔隙保存中的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3):7-13.
|
[15] |
张哨楠, 丁晓琪, 万友利, 等. 致密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3):174-182.
|
[16] |
黄思静, 黄可可, 冯文立, 等. 成岩过程中长石、高岭石、伊利石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来自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和川西凹陷三叠系须家河组的研究[J]. 地球化学, 2009, 38(5):498-506.
|
[17] |
Beard D C, Weyl P K. Influence of Texture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J]. AAPG Bulletin, 1973, 57(2):349-369.
|
[18] |
吴小斌, 侯加根, 孙卫. 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及孔隙演化定量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2(11):3438-3446.
|
[19] |
王瑞飞, 沈平平, 赵良金. 深层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度演化定量模型——以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储集层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5):552-559.
|
[20] |
王瑞飞.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125-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