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J. M. Fontaine. 碳酸盐沉积环境的地震解释[J]. 海洋石油, 1988, 8(1): 38-46.
引用本文: J. M. Fontaine. 碳酸盐沉积环境的地震解释[J]. 海洋石油, 1988, 8(1): 38-46.

碳酸盐沉积环境的地震解释

  • 摘要: 大多数地震地层解释或地震岩性解释系应用于碎屑沉积。碳酸盐岩由于其独特的沉积学和矿物学特征,较难用地震资料来加以研究。现在,对碳酸盐沉积物及其岩石物性参数日渐增多的知识和高质量的地球物理方法的采用,使我们可以用地震图象更好地了解碳酸盐岩。本文按不同环境(从盆地到潮上带)逐一描述碳酸盐岩地震相的特征。1、深海沉积物(页岩和微晶灰岩层)表现为具有明显高频的连续、平行的反射波。白垩沉积的顶部和底部显示出高振幅的连续反射波,其中间则为无反射带。2、坡麓沉积物以高振幅的不连续、倾斜反射波为特征。碳酸盐岩屑流产生带波状起伏表面的杂乱反射波。水下峡谷以切割侵蚀为特征。3、礁堤是堤状的生物沉积,表现为边缘超覆的反射波。上覆的反射波披盖着礁,下伏反射波则显示出拖曳效应。也可能出现绕射双曲线。4、台地边沿砂是中等高振幅的小丘状倾斜反射波。5、内陆架地层以具有典型低频率的平行、连续反射波为特征。片礁可以在内陆架体系中鉴别(小丘状反射波、上覆反射波的披盖、速度异常和假同相轴)。6、从潮间相到潮上相,白云岩化的地方表现为“大理石状”带——一个实际上的无反射带,其间有一些不连续的反射波。成岩作用事件,如古岩溶带,可以用包括振幅偏移变化的特殊分析来圈出。碳酸盐沉积环境和岩石物性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对沉积盆地(包括海平面的相对变化)的较完整的地质认识。这种研究对分析碳酸盐储集层及其古地理环境来说是基础性的。

     

/

返回文章
返回